永豐縣位于江西省中部、吉泰盆地東沿,東鄰樂安、寧都縣,南接興國縣,西與吉水、青原區毗連,北和峽江、新干縣接壤。國土面積2695平方公里(404萬畝),轄8個鎮、13個鄉(其中1個民族鄉)、3個國有場,總人口48萬。
永豐歷史悠久,人才輩出。素有“文章節義之邦”的美譽。北宋至和元年(1054年)建縣,九百多年來,其秀麗的山水和純樸的民風,孕育了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歐陽修,北宋天文學家曾民瞻,元朝文學家劉鶚,明朝狀元曾棨、羅倫,兵部尚書聶豹,清朝狀元劉繹,有以聶豹為代表的理學家,有以郭汝霖為代表的外交家,有以曾民瞻為代表的天文學家,有以羅開禮、宋儀望為代表的民族英雄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央蘇區的全紅縣,原中央軍委紀委書記郭林祥上將等9位共和國將軍在這里誕生,是“廬陵文化”的發源地之一。
永豐山清水冽,風光獨特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年均氣溫18℃,年均降雨量 1627.3毫米,無霜期279天。自然景觀優美宜人,特色天成,素稱“名勝之區”。縣內具有較高旅游品位和開發價值的景區(點)58處。靈華山位于三市 (吉安、贛州、撫州)交界點,海拔1455米,山清水秀,而且充滿傳奇色彩;以深、幽、奇、險著稱的陶唐大仙巖溶洞,洞口高10米,寬9米,主洞全長約3公里,為江西省最大溶洞之一。天臺山的蘭若寺風光旖旎,如有蓬萊仙境。人文景觀別具一格,宋代的建筑群——沙溪西陽宮、歐陽修父母墓,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反“圍剿”龍岡指揮所,活捉敵軍師長張輝瓚所在地萬功山等革命舊址,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永豐資源豐富,物產豐饒。精美的石頭“唱響”國內外,已探明的礦產有38種,其中石灰石、螢石質地優良,儲量分別達110億噸和400萬噸,碳酸鈣系列粉體材料品種齊全,被評為“全國碳酸鈣產業基地縣”,螢石精選粉出口美國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國家;天然菊花石為石中珍品,被譽為“仙人花石”,列為全國歷代收藏石精品百件之一,儲量達2500萬噸;還有酸、甜、麻、辣、澀五味俱全,日流量達144噸的天然礦泉水,國內罕見,可與法國的維希礦泉水媲美。“藥業強縣”譽滿江南,擁有美媛春、誠志、地威、京通等11家制藥企業,創造了“美媛春”等聞名遐爾的品牌。綠色蔬菜“綠”遍全國,是全國綠色食品(蔬菜)標準化生產基地縣、全國首批“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”,全縣商品蔬菜總面積達23萬畝,被農業部命名為“中國辣椒之鄉”、“中國鮮活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”和“中國菜籃子工程信息采集點”。茫茫林海綠波蕩漾,是“全國林業百佳縣”,森林覆蓋率達71.4%,林地面積304萬畝,活立木蓄積量達780萬立方米。
永豐經濟繁榮,社會進步。先后建成了省內外知名的綠色蔬菜、商品糧、用材林、油茶、白茶等農業產業基地,石頭經濟、食品醫藥、資源循環利用等三大主導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。2015年,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5.3億元,增長10.4%;財政總收入15.6億元,增長15.5%;固定資產投資165.6億元,增長18.2%;規模工業增加值62.4億元、增長10.8%;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.2億元、增長13.6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156元、增長11.8 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257元、增長10.0%。2015年在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,我縣獲評一類縣第二名,繼續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陣;恩江鎮、石馬鎮、龍岡畬族鄉獲評全市優秀鄉鎮。
近年來,先后獲得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、全國綠色食品(蔬菜)標準化生產基地縣、全國農村村落社區建設示范縣、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、全國平安暢通縣、全國碳酸鈣產業基地縣、全國生態蔬菜之鄉、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“十有縣”、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農民畫)、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、全國農業產業標準化基地縣、全省縣(市區)財政收入 “三年翻番”獎、全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先進縣、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、全省十大蔬菜強縣、全省標準化生產先進縣、全省移民扶貧先進縣、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 縣、全省“光明·微笑”工程先進縣、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、全省利用外資先進縣、全省外貿出口先進縣、全省改渡建 橋先進縣、全省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、全省化解信訪積案先進縣、“省級文明城市”、“省級園林城市”、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、全省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、全省招 商引資進位趕超先進單位、全省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先進單位、全省社會救助先進縣、全省社會平安治理綜合先進縣、全省普法工作先進縣等榮譽。